连日来,美国政府肆意滥用关税手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
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因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引发剧烈动荡,包括A股在内的亚洲股市出现暴跌。根据东方财富行情中心,4月7日,电池板块跌幅位列各板块首位,光伏设备板块跌幅位列第九。
中国是美国锂电第一大进口国,2024年中国对美储能电池出口额达62.7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量的57%;美国光伏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短期内依然存在。此次关税调整后,中国对美电池出口以及光伏出口关税都已达高位。
就在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肆意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置美国自己构建的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于不顾,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中方对此强烈谴责。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随后联系了多家新能源企业,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关税影响最大的是证券市场的股价,对公司生产经营没有实质性影响,但之后企业出海、投资策略上会更加谨慎。
中国能源政策始终坚持战略定力,不因短期的贸易摩擦而动摇,展现出“硬刚到底”且“波澜不惊”的态势。
部分锂电池企业回应“直接影响有限”
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抹平了中国电池厂商出口至美国本土的锂电产品的竞争优势。但是,部分锂电池企业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对“对等关税”影响的回复中表达“影响较小”。
4月7日,欣旺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销往美国的产品主要为间接销售,对公司影响较小。
4月7日,珠海冠宇回应称,公司2024年消费类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8.94%,而消费类电池(主要系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电池)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情况极少,因此此次关税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
骆驼股份表示,公司出口美国的总体规模较小,影响可控,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较小。
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同时,在海外产能建设方面,公司为锂电池行业最早布局海外产能的企业之一。公司已与土耳其电动汽车品牌客户TOGG成立合资子公司Siro,其中Siro项目一期6GWh产能已投产,并完成产能爬坡。美国增加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程度较小。
4月7日,亿纬锂能回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目前亿纬锂能和美国客户签订的合约都采用的是FOB价格即离岸价格结算,供货商只负责货物离开中国港口之前的部分,之后的运输、关税、到岸港口费用等,均由客户承担。
国内光伏企业早有准备
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受害者”。从光伏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我们也能看出,国内光伏的反应近乎“波澜不惊”。
4月7日,隆基绿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以参股合资方式在美国建有5GW组件产能,已经全部正常投产。公司在美国的组件产能主要从美国以外地区进口原材料,从全行业看,公司美国产能因本轮“对等关税”所增加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将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
4月7日,天合光能在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在美国储备有足够规模的电池组件库存,其成本预计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的影响,另有部分在运输途中即将入关的产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供货渠道,可以满足公司今年后续阶段美国市场客户需求。
晶澳科技近日表示,美国方面公司布局方式多元。除了提前与客户洽谈潜在关税分配方式,锁定非东南亚四国电池,投产美国2GW组件产能外,阿曼6GW电池与3GW组件项目有望年内建成。阿曼对等关税仅10%,税率优势明显,有望逐步成为出货美国主要方式。
博威合金介绍,公司在美国建设的2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对海外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举措。公司在越南新投建的3GW电池片扩产项目未来的销售市场为欧洲、印度市场,与国内企业相比依然有税费优势,可实现正常盈利。
豁免石油和稀土?能源秩序正在改变
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政策之后,紧接着抛出了一份长达22页的关税豁免清单,涉及近千种商品。
除了一些人道主义物资,在途商品,出版物和影片等信息类产品,以及受232条款约束并已经加征关税的产品外,有两类商品特别值得关注,一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产品,二是稀缺矿产资源。
美国豁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关税,说明其并未因页岩油开采而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凸显了美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其能源供应仍需依赖进口来维持稳定。
稀土是许多高科技和国防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美国在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上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从中国进口。豁免稀土关税是为了保障美国国防和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稳定,维持美国在全球科技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不得不说,国际能源秩序正在改变,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能源生产大国正在改变能源贸易格局,绿色能源的价值逐步凸显,国际能源的贸易结构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全球能源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液化天然气等领域的发展对传统能源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各国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竞争和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推动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多元化。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东、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共同撰写文章《全面加速能源绿色转型、促进经济强劲增长》中提到,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技术、产能和生产成本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将来自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例如,中国在马里的光伏项目预计可发电25年,利润率为228.72%,投资回收期约为6.5年。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在非洲的能源转型类投资具有高回报率和经济可行性,能够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方向,进一步证明了绿色转型投资的全球价值和潜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无疑加剧了全球能源局势的不确定性,传统能源方面,虽然对等关税行政令豁免了油气进口市场,但市场仍然需要重新定价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未来全球原油市场波动或将加剧,对国内传统能源供应链形成一定扰动。新能源方面,我国新能源行业整体产业链完整、自主可控、技术优势较明显,主要企业在美国直接业务收入占比较小,短期来看美国对等关税对销售端直接作用有限。但是,需要警惕美国能源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能源发展路径分化,加剧全球能源转型不确定性,抬升我国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压力。
刘晨指出,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积极探索全球的结构性机遇,加强与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应对贸易壁垒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中,东南亚、中东、中亚、中东欧等地区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可以继续推动在“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投资建厂。另外,新能源企业仍需持续巩固自身的议价能力,短期需要借助政府间的贸易谈判和争端解决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保障,长期需要强化研发能力,筑牢在全球细分领域的“护城河”。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