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服务需求和党员群众生活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建设“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延伸服务链条、打造孵化引擎,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稳定增收有机融合,为就业人员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泸西县以“招小商”的模式,引入县内优质企业及其他特色产业,提供包装、运输、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岗位,为本地劳动力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在促进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发展联合上下功夫,将泸西“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拓展升级为集就业帮、梦工坊、创友圈、实训营等为一体的家门口就业孵化园,建成以县城孵化园为核心,在8个乡镇建成“红邻里”就业孵化站,县域用工企业建成N个“红邻里”就业孵化点的“1+8+N”就业服务体系。目前,“红邻里”就业孵化园累计登记劳务工人2300余人,输入、输出劳务工人500余人,开展岗位技能、家教家风、安全生产等培训7场,承办大型招聘会2场,共计促进1300余人就业。
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实施“蔬菜工”“叉车工”“花枝俏”等培训工程。通过线下理论加实操的订单培训模式,免费培训多工种1300余人,推介就地就近就业1156人。为鼓励“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就业,泸西县充分利用各类就业奖补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构建了“上门服务+网上服务+政策宣讲”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就业服务“零跑腿”。今年以来,已落实就业奖补资金107.73万元。
各级党组织延伸产业链条,在乡镇、村组、家庭兴办“车间”“小厂”“作坊”,让返乡未就业人员、老弱妇孺等群体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建立“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为“妈妈岗”企业配备就业服务专员,主动提供招用工服务,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
针对以往群众获取就业信息能力较弱、对接市场缺乏有效路径、面临风险较大等问题,“红邻里”就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红邻里用工小程序,实现了企业手机下单—就业中心派单—务工群众送单的便捷用工模式,让务工人员与企业之间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匹配和对接,并且可以适时调度全县企业用工、群众务工、工资统计等信息,不断提高中心运行管理效率。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翘楚 通讯员:段舒涵 张丹
编辑:黄世俊
审核: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