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副处长吕欣芸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主持。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一套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单元共1576个,涵盖大气、水、生态、土壤等环境要素。
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28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96%;重点管控单元652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89%;一般管控单元9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15%。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面,冀武表示,五年来,陕西省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聚焦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环境管理效能等应用方向,强化源头预防,服务重大规划和项目决策,有力助推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2022年陕西省“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清单化和空间化,形成全省产业园区分区重点管控一张图,并为公众提供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等不同的工作场景所需要的业务支撑和数据支撑。平台点击量达35.9万余次,为各类规划、建设项目分别提供2354次、17935次对照分析服务。”吕欣芸表示。
环评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方面,2025年3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举措》(以下简称《工作举措》),提出了专班运作,建立台账,精准服务,系统政策集成,严格环境准入,提升审批效能等十三条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的统筹协调,提升审批效率,强化环保监管,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的基础上,明确了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目标,优化服务保障措施,坚实服务重点项目基础。联合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在10个园区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冀武说。目前全省10个园区共有34个项目享受试点红利,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率三季度达到80%,环评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间平均压缩30%。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美丽陕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