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全球多地加征“对等关税”,除中国内地之外,多年来一直作为自由港的中国香港也受此影响。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撰文指出,香港会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资金和资讯等自由便捷流动。
数据显示,美国在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已由2018年的8.6%缩减至去年的6.5%,而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的第二大货物出口市场。
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
陈茂波撰文表示,美国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此等霸凌行径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恣意破坏作为国际贸易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他指出,单边主义行径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和供应链稳定。对此,陈茂波表示坚决反对。
地缘局势发展困扰全球贸易前景,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短期内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据陈茂波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和评估有关情况和发展,并从多方面为本地企业提供支援,包括:
第一,资金周转,例如继续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局加强为从事贸易的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援,金融管理局也会继续积极协调银行界,帮助中小企应付资金周转需要;
第二,开拓新市场,例如通过BUD专项基金,支持香港企业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新市场;
第三,通过资助计划,支持企业加快数码转型,并把握电商机遇;
第四,及时提供资讯,协助企业更好掌握市场情况,并管理风险。
“坚信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香港会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资金、资讯等自由便捷流动,这些都受到香港基本法的保障。”陈茂波表示。
事实上,因应近年单边主义持续升温,港商过去几年亦就出口市场作出了调整。数据显示,美国在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已由2018年的8.6%缩减至去年的6.5%。同时,东盟和中东的市场份额则由7.4%和2%,分别上升至8.7%和2.9%。自2019年起,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的第二大货物出口市场,排名仅次于内地。几年下来,内地、香港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和产业合作越趋密切。
加快联动“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应对关税“冲击波”,香港有多重“底气”。
陈茂波指出,一方面,近年来,香港大力推动香港创科产业的发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科和高端制造业联动发展,加速培育香港新发展动能、开拓新市场,增强香港经济的韧性。
另一方面,我国跟东盟以至其他地区所构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国际上高效、全链条和全方位的产业合作体系。我国创新能力强,今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资金相继增加在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配置。今年首季,港股按年上升15%,同期日均成交额超过2400亿港元,按年增加140%。
“可以确定的是,尽管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各种干扰、障碍和不确定性,未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始终会向具有更高生产效能和成本优势的区域集聚;资金也会朝更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和科技领域汇聚。”陈茂波表示。
但陈茂波也指出,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历史窗口,香港要继续巩固与传统市场的联系,更要进一步加快联动“全球南方”新兴市场,为港商以至内地企业开拓新通道、新市场,同时助力和巩固地区产业链布局的深度结合和效率优化。
此外,香港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鼓励内地和环球企业用好香港这个内联外通的国际化平台,和资金与人才汇聚,信息自由便捷的优势,以发展业务、管理财资以至开拓新市场。
据透露,香港即将公布第四批重点企业伙伴。新一批企业当中,有深耕高精度人工智能的企业,其研发出的智能交通产品和方案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应用;有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企业,其产品已出口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聚焦外科设备的医疗科企,它已成功在全球治疗逾30万宗肿瘤病例,并在全球累计申请了900多项专利。
据统计,香港两年多以来吸引的80多家重点企业,除了预计未来数年合共会为香港带来近500亿港元的投资和创造超过两万个职位外,亦将助力香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为香港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责编:万健祎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