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文章网 手机版

鲁东大学:来一堂“边走边学”的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4-13 03:59:000人关注

“来到烟台山,我们不仅了解了烟台山的由来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而且更深入了解了那一栋栋风格迥异的领事馆、洋行、邮局等近代建筑和文物遗址背后的历史……”这是鲁东大学学生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日志,他们在实习中感受到了思政课的魅力。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老区、从崇山峻岭到河海之滨、从工厂企业到田间地头……每年历时14天、行程2000多公里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既是鲁东大学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务实之措,也是该校地理学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之举。

如何挖掘出更多思政元素?鲁东大学专门成立了由地理学、历史学和思政教育等专家参与的“野外实习线路及实习点考察调研组”:先在校内研究制定实习线路及实习点预备方案,再组织专家赴拟定的“线”和“点”进行实地考察评估,之后学校依据学生实习效果和实习指导老师建议等进行动态管理……一系列细致举措,把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地理资源纳入实习点范畴。

“在组织实施地理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学校注重发挥驻地区域内地理资源多样性的优势,选择既能为地理学野外实习提供丰富学习和探索素材,又能够从中挖掘蕴含思政元素的地理资源,作为学校评估和确定精品实习路线和实习基地的重要依据。”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龙升介绍。

通过10年的实践与探索,鲁东大学在山东区域内的地理学野外实习线路和实习点已经由最初的7条实习线路、13个实习点,扩展到现在的12条实习线路、21个实习点,涵盖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城市、文化等地理要素,体现海岸海洋、大河三角洲、儒家文化等山东区域特色,总行程达到2000多公里。

这让学生收获了别样的体验——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学生们跟随指导老师探究地质构造与演变的同时,播下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种子;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喟叹黄河入海的壮美景象的同时,加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时代使命感;在曲阜“三孔”,既可以研究其建筑石材中发育的地质现象及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又能润物无声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

“就是这些实习线路上多样的地理资源,成为我们历练才智的广阔舞台。”鲁东大学学生王浩舰受益良多。

此外,为让更多学生感受实习中思政元素的魅力,鲁东大学牵头成立了山东高校地理G5联盟,先后多次联合省内多家高校开展联合野外实习活动,邀请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教学联盟成员单位来山东开展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实习场所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主动融入课程教学的模式,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时代要求,也为学校构建了知识探究与思想政治素养共同提升的教育平台。”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说。

(本报记者 宋喜群 冯帆 本报通讯员 杨春娟 季文豪)

相关推荐:
鲁东大学:来一堂“边走边学”的思政课 县委组织部任前公示!6名干部拟任新职! 张家港公交3路、9路临时调整 青岛市南多彩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鲁A66666”也落网了!山东警方最新通报 ​鱼梁洲警方清明防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