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仁怀市龙井镇坛厂村,绿树掩映的村道干净整洁,议事亭里村民三三两两闲坐其间,商讨村中事宜;文化广场上篮球赛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积分超市里村民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热闹场景,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在坛厂村的“文明积分超市”内,货架上米面粮油与日化用品琳琅满目。前来兑换积分的村民排起长队,欢声笑语中,不时传来工作人员清点分数的报数声。
坛厂村负责人何兴良介绍:“我们将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抽象概念,量化为具体指标。其中包括39项加分项、45项减分项和3项一票否决项。党员带头攒积分,群众争相追积分,去年全村超过九成的家庭兑换了物资。”据悉,2024年全村累计登记积分5.8万分,兑换率超95%,相比上一年度兑换率提升了15%,在全镇乃至周边地区都处于领先水平。
“过去办酒席比排场,现在比谁家积分高。”村民李大姐抱着刚兑换的洗衣液喜笑颜开。如今,坛厂村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清扫的多了;攀比铺张的少了,简办红白事的多了,文明新风逐渐浸润民心。
小篮球转动大振兴,文化润村凝聚合力
以文体活动破题乡村治理,坛厂村蹚出了新路子。春节期间,坛厂村牵头举办了第三届“和美乡村杯”群众篮球运动会。这项由村民自发筹资组织的赛事,从最初一两支队伍“自娱自乐”,扩展到周边8个村庄共同参与。“一场球赛拉近了邻里关系,更赛出了精气神!”群众篮球运动会筹委会主任蔡维金说。
这场持续3天的文体盛宴,让千余村民找回记忆中的“年味”。通过文体活动凝聚的人心红利,正转化为发展实效。2024年坛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较2023年增长了30%,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小家训滋养大未来,崇文重教蔚然成风
“老龚家孩子考上北大了!”这则消息曾在村里刷屏。近年来,坛厂村将家风家教融入村规民约,通过“文明家庭”评选、家训上墙等活动,培育崇学尚德新风尚。近五年,该村培养出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名校学子10余人,累计考上本科大学学子60余名。
坛厂村村支两委去年召集在外有所成就的老乡召开“教育发展促进座谈会”,与本土能人共商育才大计,近10万元教育基金在座谈会上应声落地。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家风分享会,邀请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例如,退休教师张大爷分享了自家“耕读传家、勤学奋进”的家训,激励了众多村民重视子女教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为给学子插上追梦翅膀,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后顾之忧,近年来,龙井镇坛厂村累计争取教育捐助25万余元,资助困难学子100余人次。许多受资助的学生成绩显著提升,其中3名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小协商化解大矛盾,自治共治筑牢根基
“路灯装在哪?”“联户路怎么修?”在坛厂村“村民议事亭”里总能看到热烈讨论的场景。
该村通过搭建“院坝会”“议事亭”等“家门口协商”平台,将民主协商延伸到村头巷尾,通过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实现“小事当天解、难事协商办”。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土地纠纷、赡养矛盾等30余起,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有事好商量,大伙儿都是主人翁!”村民赵大姐感慨道。从解决饮水问题到修建联户路,村民议事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100余条群众建议,其中不少已转化为惠民实事。这种“当家做主”的获得感,正转化为坛厂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自觉。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金伟
通讯员 严文秀
编辑 陈颖
二审 蒋洪飞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