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永芹
4月23日,来自市交通运输委和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消息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建成标准化岸电设施泊位达286个。
所谓岸电,是指靠泊港口的船只关闭船舶自备辅助发电机,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洁能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
为大力推进使用岸电,我市交通部门加强规划引领,积极编制实施《重庆市港口岸电设施“十四五”建设实施方案》,强化资金保障,累计投入港口标准化岸电设施建设资金超3.1亿元。同时,我市积极加快项目落地,大力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标准化岸电设施应建尽建率达99.3%,1000吨级以上非危货码头基本做到全覆盖,全市600总吨以上符合条件的运输船舶基本完成受电设施改造。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强部门联动和执法监管,通过岸电信息系统定期巡检,使用岸电情况定期通报,督促、引导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做到应用尽用。
据介绍,我市出台了内河第一个岸电地方行业技术标准,在全国首创“双供电浮趸”技术,这让港口、码头告别了黑烟、嘈杂的柴油发电时代。
“现在好了,码头和船舶都安装了标准化岸电设备。船靠岸后,就可扫码搭岸电并进行结算,这让江水更清了。”日前,在果园港,民生轮船相关负责人指着港口的岸电系统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对所属集装箱船和滚装船岸电改装,一年可减排200多吨二氧化碳。
据测算,一艘中型集装箱船靠港期间24小时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当于50万辆国四重型货车一天的排放量。
随着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用电量也明显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238.4万度,同比增长25.3%,增幅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第3位。自“十四五”以来,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达3919万度,可替代燃油约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3.8万吨,为实现船舶减污降碳、节能减排、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规划,我市今年将新开工建造LNG等新能源船舶30艘,新增改造标准化码头泊位岸电设施47个。
原稿点击:我市建成标准化岸电设施泊位达286个 一季度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增长25.3%-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