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年建设,今天(20日)凌晨,全长约16.3公里的北京市重点工程——东六环改造工程正式通车,城市交通网络迎来新格局。
在东六环改造工程东六环隧道口, 4月20日凌晨4点多,随着交通指示灯变化,工作人员将行驶在原东六环的车辆成功引流到隧道,东六环改造工程正式通车。
东六环改造工程地处北京副中心核心区,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
改造工程分为直接加宽段和入地改造段,分段建设分段开通。
首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何历超:东六环两侧分布着城市副中心的办公区、商务区和生活区。老东六环路有路基和桥梁、高填土方,这样把东西向整个的区域割裂开来。我们把既有的东六环路进行了入地改造,10多条道路也可以进行整体连通,为远期道路的加宽改造和断头路的打通创造条件。
随着东六环改造工程的通车,原路段将改建成高线公园,包括空中花园、漫步骑行跑步观光等系统。
北京六环路全长187.6公里,其中东六环相当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中轴线。东六环改造工程作为连通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对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新装备助力北京东六环“焕新”
全长约9.2公里的东六环隧道要连续下穿通燕高速、京哈铁路、北运河、地铁6号线等99处风险源,同时还下穿燃气管线、高压电塔和多处建筑。
在这些挑战中掘进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两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6.07米,也创下当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的纪录。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项目技术负责人 王文威:建设中最大的安全挑战就是要控制地层沉降,我们自主研发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保障了盾构隧道对地面既有建筑的零扰动。
东六环隧道是分离式双洞,东西隧道都分为三层,上层是排烟通道,中间层是行车通道,下层则是疏散救援通道。中间行车层内,每公里就有一条人行横通道。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可以通过166处上下疏散楼梯互通疏散救援通道,展开高效救援;同时设置的4处车行横通道,可以在一侧隧洞堵车时快速转换疏解。
隧道里还设置全天候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隧道内车辆通行状况。
东六环隧道也更节能绿色。建设者把隧道口浅层地热有效转化,可以供管理区冬季供暖和隧道口路面融雪除冰,实现节能75%。通过采用盾构法施工,实现地面上河流、草木、建筑不被破坏,节约占地约600亩,减少树木伐移约4.7万棵。
“缝合”城市空间 城市发展再添新动能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通车,给周边居民带来不少新体验。
通州区居民 李志强:车辆从隧道里面走,没声音了,上面公园建成以后,我们去对面也很方便了。
据介绍,随着东六环改造工程的通车,未来地面会增加多条连接东西方向的道路,城市交通更便捷通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连接也更紧密。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 胡九龙:把客运功能下沉到地下,把货运功能外移到外部的高速公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能够更加有机衔接,使得整个京津冀的交通会更加通畅。
北京东六环两侧串联起了城市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未来六环高线公园建成后,将进一步融合两侧文旅、商务等资源,缝合织补城市功能,引导两侧城市功能互动发展和创新功能集聚。
(总台央视记者 翟壮 李伟代 张伟泽 张景 郑忠营)
相关阅读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今天通车 7.4公里隧道+高线公园上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