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文章网 手机版

“对等关税”动摇美元信用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如何乘势而上

发布时间:2025-04-24 10:44:000人关注

“对等关税”冲击全球贸易秩序,美元信用基础削弱,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在上海财经大学日前举办的《跨境人民币观察》2024年第四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需把握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推进到贸易、金融、投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鄂永健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叠加汇率波动,企业汇兑风险加剧,人民币结算需求上升;同时,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与区域重构,促使中国加快多元化布局,在“一带一路”区域内人民币结算和投融资需求显著增长。

此次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基于1090家企业问卷调查,展示跨境人民币多元使用场景及趋势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景业介绍,本轮调查结果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多个亮点。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基础坚实。约68%的企业涉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53%参与外汇交易业务,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动机多样化,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提升。

其次,外资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度全面增长。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率从68%增至77%,与第三方国家(非华、东道国)企业贸易/投融资业务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例从40%升至48%,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全体企业中采取汇率避险措施的企业占比连续四季度攀升,更多企业采取避险措施,制定内部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调研也揭示出了跨境人民币面临的一定挑战,例如民营企业增加跨境人民币使用的意愿最强,但实际业务渗透率与风险管理水平需要提升。为此,需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我国有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具体来看,在政府层面,可推动“人民币+数字货币”双轮驱动,扩大跨境支付体系。通过与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合作,建设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本币”网络,创造更多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场景。同时,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自贸区+”模式,打造人民币使用的新高地。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在自贸区和国际合作园区内推广人民币结算的创新模式。扩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全球认知度,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市场定位。加强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多样化和认知度。

在金融机构层面,推动人民币与主要货币的跨境清算互通,提升支付清算效率。加速人民币债券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建立健全跨境人民币资本流动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层面,推动人民币结算协议签署,强化跨境贸易结算。提升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效率,优化资金管理结构,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和低风险管理。利用人民币金融产品融资,拓宽资金来源,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认知度。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表示,当前全球化体系面临重构,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的信用因自身政策动荡受到质疑,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需把握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推进到贸易、金融、投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则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企业“走出去”两大方向,把握“一带一路”需求扩张和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强化人民币风险对冲功能。他表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依托中国主导的应用场景,重点从融资与投资角度发力。融资角度,应激活境外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提升境外人民币市场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进一步增强境外金融机构及企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投资角度,应利用中国庞大债券市场优势吸引国际资本,进一步扩大中欧共同分类目录支持的绿债市场;同时依托中国在全球航运和大宗贸易的规模优势,大力推动大宗商品、航运等领域的现货及期货的人民币结算,增强定价权。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交通银行、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承办。

相关推荐:
“对等关税”动摇美元信用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如何乘势而上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 男子苦苦攒钱10年,买下价值200万法拉利!提车一小时后自燃... 文化评论|王超逸:翘首问天 俯首问地 ——读史恒臣同志著《大地记忆》 重庆征集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线索 乌鲁木齐171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发布